美团2021年度财报年收入1791亿!作为O2O流量风口的万亿独角兽,美团从团购、酒店、外卖开始
近日,美团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在解读财务报告的电话会议上,美团首席执行官直言:第四季度,公司配送服务收入为143亿元,远低于183亿元,这意味着每个订单损失1元。
这些数据代表什么?去年5月,美团在实施费率透明化改革时,也提到了外卖业务的微利。
目前的外卖业务利润主要依靠佣金支持。到2020年,美团外卖订单利润为0.28元,其中美团负责分销订单,每笔损失为0.03元。亏损金额的不断扩大,也揭示了美团在小外卖上的沉重负担。
作为从新兴的O2O流量风口杀出的万亿独角兽,美团从团购、酒店、外卖开始。从最初无法停止的新奇和讨论,到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那些在街上匆匆忙忙的送餐员。说实话,网上送餐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消费习惯。近年来,受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影响,非接触式配送外卖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实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4.69亿,比去年12月增长4976万,选择以网上为主战场的商家数量激增。短短几年时间,外卖市场规模已从原来的100亿元突破1000亿元,其在整个餐饮行业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尽管掘金风口下的市场竞争激烈,但美团多年来一直排名第一的市场份额也显示了其头部玩家的荣耀地位。
据了解,外卖是以平台为中间角色连接用户、商家和骑手的业务。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佣金和营销。商家进入平台后,可以选择是商家自主配送(3P模式)还是平台自主配送(1P模式)。与前者相比,后者将在佣金上增加配送服务费。
根据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美团年收入1791亿元,同比增长56%;在利润方面,从去年的31.2亿元净利润到155.7亿元;作为美团的核心业务,去年餐饮外卖总收入达到963亿元,比2020年增长45.3%。在此背景下,在外卖业务中占大多数的1P模式下,商家端和消费者端的配送服务收入达到542亿元,而自营配送服务中向外卖骑手支付的成本高达682亿元,较2020年增长38.3%。
在这方面,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每年近140亿元送1P模式下每餐饮外卖损失近1.5元,这意味着美团可以称为基本外卖业务本质上正在成为公用事业。
随着网上送餐模式的兴起,本应为商家增加销量,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节约效率。最初给人的印象是红包不断,性价比高,吃饭不需要钱。但在满25减24、1元25元花的背后,商家还是要赚钱,消费者还是要吃饭。
真正在这种需求背后承担低价负担的为了抢占市场、争夺流量而推出巨额补贴的外卖平台。毕竟,市场必须成熟,行业交通战争可以玩一段时间,不能玩一辈子。当赢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时,如何盈利成为一个更紧迫的命题。所以过去的巨额补贴永远不会回来,但此时,平台用户已经被无数的红包所养成的消费习惯很难改变。
一位网友叹了口气:现在吃饭的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卖饭的商家说不赚钱,送饭的骑手说收入低,外卖平台也说损失,那么谁赚了钱呢?答案还是绕不开每一个互联网风口崛起的本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否则吃得太快容易噎着,走得太快容易摔倒。
从外卖平台因强迫商家二选一而受到处罚,到算法争议下外界对提高外卖送餐员保障和福利的呼声不断增强…不难看出,进入千亿大关的外卖市场已经逐渐成熟,早期赢得低流量战的玩家也必须付出代价,承担责任。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困难产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导外卖平台企业业降低餐饮商户服务费标准后不久,美团立即针对服务困难的中小企业出台了六项扶持政策,包括降低佣金。在去年的业绩电话会议上,美团首席执行官王兴也多次重申,他应该继续支持企业,照顾外卖小哥。毕竟,在盈利之前,如果商家不存在,骑手离开,平台怎么附?
对于美团来说,外卖业务可能很难突破微利困境,但其在这个业务领域赚取的用户和流量却非常牢固。近年来,在无界扩张的背后,美团渴望在护城河外寻找新的可能性。
王兴作为十年一遇的机会,美团早就布局了社区团购业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美团首选、多买菜、淘菜三大社区团购平台业务收入均未达到预期。
另外,针对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业务。今年上半年,美团经常推出电子商务行动,首先注册了美团电子商务商标,然后更名为美团好商品,推出了自营电子商务业务。
然而,现在有很多人突破了电子商务。在这个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优势并不容易。
2021年全年收入1000亿元的背后,离不开门店、旅游、新业务的快速增长。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到店时,酒店、旅游部门实现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53.1%;新业务等部分实现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84.4%。
然而,与高收入一起,高亏损是不可阻挡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团新业务及其他部分的亏损,包括美团优化、美团闪购等,飙升至384亿元,同比增长253.7%。可见,各种新业务的突破和布局也是美团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