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快速发展,布局逐步完善,功能不断拓展,运行效率及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发展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覆盖 92%的城区人口50 万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盖 98%的城区人口 20 万以上城市,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的地级市,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超过 1.2 亿人次/年,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超过 17.5 亿吨/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7%、41%,门户功能不断增强。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承担的客、货运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63%、68%,开行中欧班列通达欧洲 22 个国家,辐射能力持续提高。服务品质效率进一步提升。新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距离进一步缩短,80%的枢纽基本实现了200 米内便捷换乘。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的重点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完成率超过 87%。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约68%,港口铁路进港率明显提升。枢纽与城市、产业加快融合,形成了一批城市综合体、临空经济区、临港经济区。


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具备条件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综合货运枢纽建设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综合交通枢纽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综合客运枢纽术语与通用要求、综合货运枢纽分类与基本要求等 10 余项行业标准印发实施,促进了枢纽规范化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综合交通枢纽在保障防疫物资和城市生活物资中转、人员返岗、复工复产、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总体看,虽然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功能布局系统性有待增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尚不完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等不同层级枢纽城市协同效应不明显,枢纽城市辐射能级有待提升。从区域、城市整体视角及战略定位出发,统筹考虑设施布局、线网衔接、功能配套、运输组织、服务供给不足,影响了枢纽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


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不高。综合客运枢纽中实现一体化衔接项目占比不足 30%,全天候、便捷换乘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综合货运枢纽发展滞后,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项目占比不足 30%。部分主要港口尚未通铁路,集疏运体系“邻而不接、接而不畅”现象仍然存在。

网络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综合交通枢纽间有效协同运作水平较低,设施共享共用程度不够,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多元化、专业化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支撑联程联运、旅游客运、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网络化综合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不足。新技术、新模式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推广运用有待加强,枢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高。枢纽与城市功能结构的协调性、与产业空间布局的动态适应性不足,与周边区域发展的融合联动仍需加强。枢纽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够。

(三)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着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节点作用,增强战略牵引和要素集聚能力,支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着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强化国内国际联通,助力打造“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

要着力提升便民利民水平,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运输服务网络融合发展,扩大国际、国内服务多样化有效供给,提升高品质服务能力,助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安全绿色发展,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加强与国土空间、城镇、产业发展的融合与联动,进一步增强枢纽发展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目标,以一体化、集约化、人文化、复合化为导向,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港站“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持服务人民。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立体互联、集约高效,提升服务品质和便民利民水平,提高安全性、舒适性,促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存量和增量、国内和国际、交通和产业等资源,促进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注重与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增强枢纽发展韧性和枢纽间可替代性,合理确定枢纽功能定位与规模。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重要环节改革,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变革、规制完善,实现综合交通枢纽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新业态培育、新技术应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智慧安全绿色发展,提高枢纽发展质量。

坚持多方协同。强化部门间、区域间、领域间以及央地政府间的协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协同开放水平持续增强,枢纽城市集聚辐射作用较快提升,枢纽港站及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一体化、集约化、人文化、复合化水平明显提高,枢纽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协同开放水平持续增强。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国际交往能力稳步提升,全球连通度持续提高,机场、铁路场站、港口、邮政快递处理中心国际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枢纽集群内中心城市至其他城市1 小时可达率进一步提高。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集聚辐射作用较快提升。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门户作用稳步提升,中转组织功能不断完善,集聚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区域性及地区性枢纽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设施布局、服务网络等短板显著改善,与服务腹地的连通更加便利。

——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及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更加便捷,其中,新建枢纽换乘距离在300米以内、至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率90%以上。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效率进一步提高,其中,新建枢纽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 90%以上。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8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 90%以上。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主要发展指标表

《“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_快递鸟